close

IMG_4990 拷貝 2  

女兒球球七月底 滿一歲了。

在她滿一歲之際,已經與大人同食,作息也穩定,我和先生決定停止球球每日的作息記錄。

這幾日整理出從她出生到一歲前記錄的作息表,看著這些點點滴滴,回憶的不止是球球的成長,其實也是我們的父母生活日誌。

看到大約三個多月大時,她某一天就突然不夜奶,頭兩天我們還不可置信,擔心是美麗的曇花一現,但連續三天睡整夜後,

從那天起,我和先生晚上爽爽睡到天亮....。

 

然後滿六個月開始,記錄上就開始出現副食品的記錄,也是球球開始經歷疑似過敏兒的痛苦過程。

六個月到球球八個月,這三個月,我們和球球都辛苦著,時不時她就起過敏反應。

看著她臉上、身上的過敏反應,可能是飲食、可能是寵物毛,陪在她身邊都挺難受的。

同時六個月開始很會翻身、匍匐體操前行、金剛猩猩雙臂抬手爬行、練習站立,走路前進。這都也密集出現在六個月到一歲中間。

翻閱這些記錄時,像是讀著日記,許多幅畫面都生動的出現。

 

我因為崇尚手寫觸感,於是工程師的先生讓步,陪我用紙筆記錄著這些,而不是用高科技電腦。

那對我來說,這個記錄本也是跟保姆或者娘家媽媽的互動本。

對長輩來說,這是一件比帶小孩可能更勞費心力的任務,要去記錄孩子的生活。

但對我來說,自從在月子中心觀察到球球在嬰兒床上的恩恩啊啊,其實是她獨特的需求:要翻身。

我更深信著,了解一個孩子,並不是憑著我們大人的經驗去斷定,而是去認識這個孩子。

要記錄孩子的生活作息,就得放下我們大人的觀點,孩子需求是什麼就是什麼。

這個記錄本,像是這個孩子的發言本,她需要吃多少、睡多久,

透過我們如實地記錄,異常出現時,即使球球無法出聲,我們卻能發現。

 

其實,早在七八個月時,球球的生活作息表幾乎就是固定作息表了。

但我和球球爸爸竟都有些不捨,要停止這些記錄。

我和球球爸爸,在遇到問題時,滿一致的態度是我們都會找資料閱讀、會實際記錄觀察。

而這些記錄裡,其實除了留下球球的生活作息,

更留下我們遇到不一致想法或者觀點時的觀察記錄。

譬如何時開始要給球球調整奶量、要給球球副食品的量與奶量的分配等等。

我們會有意見不同,我們會有收集資料的說法不同,

但我們可以一致的同意都試試看,透過觀察看看適合球球的是什麼,而不是我們兩個誰才是對的。

 

在這些看似很重複的數據與作息記錄的背後,

其實更多不捨得或許是我們在這一年從兩個戀人變成一對夫妻、一對父母的過程。

矇矇懂懂、笨手笨腳的,也經歷過這第一年了。

 

如今,放下這些記錄本,更重要的原因是球球會自己表達意見了。

我們不再是她全部的發言與代言人。

這也是我們必須放下記錄本的重要原因,因為這個活蹦亂跳的孩子,會自己發聲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rri S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