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年,我趁著陪同先生前往奧地利參與研討會之際,央求了一趟「自己的旅行」。也就是從維也納搭機返程的轉機點:香港,我和先生分道揚鑣,他回台灣,我繼續留在香港。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在台灣以外的境地,獨自行動四天,沒有任何認識的人隨行與碰頭,就是一個人。選擇香港作為獨自旅行的理由很簡單,就因為那是返台轉機點,停留不用額外加乘機票錢,等於我只需要負擔住宿與其他旅費。而香港即便語言相通,但真正一個人停留在當地之後,深感身處異鄉,畢竟,國情風俗是不同的、也不是在國內隨時可以返家。

 

旅行就旅行嘛,何需特別強調:「獨自旅行」,因為旅行的意義有好多種,但「獨自旅行」是聚焦在「人本身的獨行能力」。這幾年,好流行這樣的旅遊趨勢,好像可以獨自旅行的特別帶種、特別值得讚嘆,那時我不知不覺也被這樣的風潮吸引,覺得這是我人生裡一件大事,尤其已婚身分,若真能成行,我就可以證明自己還有能力獨行,沒有被兩人生活的相互依賴而逐漸框架在舒適圈裡,不敢冒險與突破;那時,很害怕失去獨立的能力,演變成我一定需要實際走一趟旅程,象徵自己的獨立自主沒有被生活與各種角色牽絆住。然而四天旅行的過程中,逐漸明白自己的傻勁。獨行在香港中文大學的校園裡,我突然領悟:一個人的心若是自由自主,就不需要裱框證明、一個人的生活圈越是吻合自己的本質,就不需要擔心被他人限制;只在內心有所束縛,與人互動有太多包裝與掩飾,我們才需要抽身離開,藉此感受自己的存在。

我看見自己執意要獨自旅行的想法,有點可愛但又有些阿呆。因為事後想想,獨立的能力怎麼會消失呢?我根本一直都有在使用它;然後一個人的時候,才明白一個人要有多幸運才能有機會和別人好好依靠彼此生活。

跟先生從香港機場分道揚鑣的一開始,我真是興奮極了,興奮的程度遠遠掩蓋過了緊張,任何的出錯都被我大大的當成是觀看自己解決問題能力的指標。因此,不論在機場快線時買錯了票卡,出站時發現錢不夠,惹來地鐵人員關切;或者在中環地鐵線上,突然的肚子絞痛,顧不得下一站目的地為何就往外衝,香港說通國語也不是人人皆懂,運氣不佳的碰了一兩次軟釘子,沒有人聽得懂我詢問廁所在哪裡的問題;亦或者路癡的我,看著地圖,還可以把南北搞錯,硬是在中環、上環的地盤上來回打轉,活像是gps故障一樣,這些發生的糗事在當下都被我視為自我觀察的指標事件,順利通過之後覺得自己好棒。然而,很快地就發現處理問題的能力我本來就擁有阿,並沒有因為我是一個人獨行,沒有旅伴在身邊而失去處理問題的能力,即使語言偶爾不通、環境不熟悉而造成內在慌亂,但思緒可以很快列出接下來處理的步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rri S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