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繪本:我的32個臉孔,是一部很寫實的圖文書。

跟幾米那種童真、纖細的畫風,試圖用小孩的色彩說故事的風格相比

這本同樣是出自台灣畫家蔡銀娟之手的繪本,

其繪畫與書寫的風格,一開始閱讀就會勾起許多成年人遭遇的真相。

 

我在許多場合喜歡用這種繪本當開頭。

我深信著每個人都有許多面貌活在每日的當下,刻意的、隱藏的、本質的、被逼迫的

因著不同角色與需要,我們擁有許多臉孔來幫助自己度過每個時刻。

 

有許多人一輩子沒有機會或者沒有被教導要認識自己,

於是當他們有機會第一次閱讀此繪本時,會驚訝著書中的畫圖與文字,播印了自己的人生。

也有些人們,投入日以繼夜的生活大小事,即使盥洗時刻也未曾好好從鏡子裡看看自己,

所以,在我朗讀繪本故事時,他們有機會沉澱下來,好好接近自己、好好聆聽內心的聲音。

 

有些人回饋:好沉重;有些人回應:好被支持。

不同生活狀態,會反映出各自的感受,這時候更是我們進一步理解自己的最佳機會呢。

 

然而,我喜歡借用這本書來傳遞的概念其實不只是鼓勵人們要認識自己有許多不同的面貌,

而是,我們擁有的,永遠比這些面貌還要多很多。

即使作者用了32個臉孔來形容生活裡各種狀態的可能樣子,但都不是全部的我們。

許多時候,我們會被某個時常出現的面貌給綁架了,以為自己再也逃脫不了那個樣子。

那是,我們把自己等同於那個樣貌。

就像是,生氣可能只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其中一個樣貌,但當我們過度與僵化在自己是一個愛生氣的人,

不自覺的,我們就忘了,生氣的樣子,本來只是其中的一小塊樣子罷了。

 

有些時候,我們看待別人也挺主觀,隨意的貼標籤,看到他某個樣貌就貼上他就是這個樣子的人。

然而許多時候,一個人並不同於一個樣貌,必須有如此的理解才能可能真正去認識一個完整的人。

 

譬如,第一頁作者就斗大的七個字切入正題:

是的,我們在生活裡,有一個時刻會非常討厭自己,但那並不是全部時候的自己。

當我們能夠辨識我們有非常討厭自己的時刻,

同樣的我們會明白:有一個片刻我們是喜歡自己的。

 

每一個書中的情境,都有可能映照了生命某個當下,同時讓我們有機會連結那相對的樣貌。

像是:討厭自己v.s.喜歡自己、自大的v.s.謙虛的、小孩子氣的v.s.成熟懂事的

最重要的是,我們擁有的比這些還要多很多。

當我們明白這些樣貌都只是象徵了某個部分的自己,而不足以代表全部的自我價值

我們才能接納這些樣貌會來臨,同時也會消失。

並且弄清楚究竟這些樣貌佔據了多少內心,而我們有機會不過度放大或縮小它們對我們的影響力。

 

現在情緒教育、情緒管理大量推廣,大家都以為情緒管理越好的人,就是那些沒有負面情緒的人。

其實,心理健康的人,是要能夠面對自己是一個有情緒的人、同時也能夠面對他人有情緒的時候。

而情緒就如同於這些臉孔一般,不少時候並非大眾喜愛與樂於接觸的,卻偏偏這些都是最真實的人類風貌。

唯有,當我們越能清楚的承認這些形形色色面貌的存在,我們越能找到不被影響的方式。

 

如果有興趣進一步瞭解繪本資料,可以搜尋 蔡銀娟的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yinchuantsai&category_id=14397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rri S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